降伏 “油老虎”

本报记者 刘金宇 通讯员 李泰燃

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起,徐晟桐大步冲向球磨机油箱,指尖触到发烫的油箱时心里一沉——又是润滑油乳化惹的祸。

作为鞍钢矿业关宝山公司的区域工程师,徐晟桐知道这台“油老虎”已经让工友们吃了不少苦头:每次故障就要清空重达3.7吨的齿轮油,15小时的换油过程更是让生产线“停摆”。

一定要减轻职工负担,解决生产难题!面对设备顽疾,年轻的徐晟桐斗志满满。在他的建议下,该公司成立了创新攻关小组,决心要彻底降伏这台“油老虎”。

油站旁,攻关小组架起了监测仪器,通过连续三昼夜监测发现,油箱顶部凝着细密水珠,像极了结霜的玻璃窗淌下的“泪珠”。原来70摄氏度的回油遇冷产生冷凝水,加上老化的冷却器时常“偷点”冷却水,清澈的齿轮油渐渐变得浑浊如米汤。

“得给设备装个‘退烧贴’!”一位老师傅不经意的玩笑话给了徐晟桐一些灵感。他带领工友搬来废旧钢管,参照冷却塔原理,在回油管道加装自制外挂式冷却器,让新水循环系统先行降低回油温度。为防止冷却器“超期服役”,他们又在检修规程中新增更换周期表,如同给设备戴上“定期体检”的护身符。

几个月过去了,该公司智能管控中心监控大屏上的球磨机温度曲线始终保持稳定。改造后的系统能将回油温度稳定在50摄氏度以下,让冷凝水生成量骤减九成,设备因油温问题跳停的次数终于归零。

站在平稳运转的球磨机前,徐晟桐轻抚着外挂冷却器高兴地说:“我们这次攻关成果会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创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我们年轻一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