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舞“机械臂” 现场显身手

鞍钢股份冷轧厂一分厂设备作业区 潘星冶

在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鞍钢股份冷轧厂在曾经传统的“高强度、高风险、高负荷”生产场景中迎来了特殊的新工友——“机械臂”机器人。我们冷轧厂还引入了多台机器人,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全流程作业,实现了从钢板搬运到喷贴一体化再到焊接全链条的革新,人机协作的高效场景随处可见。

在冷轧厂的生产车间里,巨大的机械有序运转,机器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身形矫健,机械臂灵活地伸展、抓取、搬运、焊接,动作精准流畅而又有条不紊地执行任务。凭借高精度运动控制与多关节灵活操作能力,这些机器人承担起搬运、取样、制样、喷号、贴标签、焊接等六大核心职能,成为产线中不可或缺的“全能工友”。

现场操作工梁师傅与一台取样机器人配合默契,他感慨道:“这可是我的得力‘工友’!过去,搬运钢板是个体力活,特别是厚度在3mm的冷轧板,人工搬运又重又累,而且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现在,机器人承担了这些重体力劳动,我们只需在一旁监控就可以了,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搬运速度快、定位准,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有了它们,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近50%,人力成本降低了30%。

在钢卷焊接环节,机器人同样表现卓越。其搭载的先进视觉识别系统和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对钢板带头位置精确检测,快速识别出焊接点。焊工张师傅表示:“人工焊卷难免受到主观因素和疲劳作业的影响,有了这个机器人工友,焊接质量更稳定了,焊缝均匀美观,废品率大幅降低。而且它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大大提升了焊接产能和降低劳动成本。”

在钢卷生产流程中,喷码和贴标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关乎产品的追溯与管理。机器人在此也展现出极高的工作水准。它配备先进的视觉识别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准确识别钢卷位置,将号码清晰、精准地喷印在指定位置,随后,又能迅速、平整地贴上标签。负责该环节的王师傅对它称赞有加:“以往人工喷码和贴标签速度慢不说,还容易出现位置偏差、字迹模糊等问题。现在有了‘机械臂’,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产品标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有了保障。”

不过,人机协作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引入初期,部分职工对机器人的操作和维护存在技术门槛,企业为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帮助工人快速掌握新技能。同时,如何确保机器人与现有生产线的无缝对接,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通过与“机械臂”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冷轧厂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从“钢铁硬汉”到“智能工友”,机器人正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钢铁制造的边界。在“中国智造”的蓝图下,这些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伙伴,不仅成为产线上的效率担当,更以安全、精准、可持续的作业模式,为传统工业注入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