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江
面对轨道交通行业对钢轨产品提出的更高品质要求,攀钢钒轨梁厂以“打造世界顶级钢轨品牌、建设世界一流钢轨制造基地”为目标,扎实推进精益管理,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精益管理体系,在质量提升、效率突破、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拓展精益领域
今年以来,该厂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通过建立“战略-战术-战法”三级推进机制,形成以厂领导挂帅的精益管理领导小组、专业部门牵头的项目小组、生产单元自主改善团队协同发力的组织架构,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TPM全面生产维护系统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具有钢轨行业特色的精益运营模式。
该厂积极构建“精益+”多元培养体系,整合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资源,运用精益模块和精益工具,建立适合专业岗位的精益人才培训矩阵;将关键岗位作业标准逐一细化至SOP教案中进行“解剖式”教学,并形成操作规范。积极实施改善提案积分制,评选优秀改善提案和“改善之星”。目前,该厂已提交有效改善方案600余项,通过组建跨部门精益攻坚团队,在轧钢工艺技术优化、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多项技术革新,成功突破60AT2、60TY等难轧品种产能瓶颈。
再造精益流程
该厂万能二线是国内率先投入使用的数字化钢轨生产线,生产过程已实现数据全透明、全集成,钢轨过程参数实现“支管理、米跟踪”。在精益理念助力下,该厂运用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对轧制系统进行优化,通过部署2D、3D等智能检测设备,提高钢轨表面缺陷及规格尺寸误差自动识别准确率,实现质量判定快速响应。
该厂通过持续完善钢轨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从钢坯原料入厂到钢轨成品发运,建立40多个质量控制点;通过引进轨底双涡流检测设备,使缺陷检出率达到99.5%;对数字化系统的黄金批次自动寻优等功能进行深度挖掘,以工序无缝衔接生产模式,将钢轨智能制造推向更高维度。
目前,该厂正在全力推进通道线建设,科学设定产品通道指标,推动设备功能精度化、生产清洁化、操作标准化迈上新台阶。
凝练精益智慧
如果说市场竞争从宏观层面来看考验的是决策层的战略眼光和定力,那么从微观层面来看,则更像是一次次毫不起眼又不可逆转的“滴水石穿”。
肖星雨是一名入职不到10年的青年职工,他拍摄的“红检岗位”SOP视频教案让众多老师傅赞叹不已;郑军是一名区域工程师,他设计的“双F型牵引杆”杜绝了人机接触,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任爱华是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师傅,凭借丰富工作经验,对线切割机工作面高度进行调整,使样板加工合格率提高了23.38%,每年节省10多万元耗材费用。在该厂类似的精益改善成果不胜枚举。
大事成于细微、巨变始于毫末。数据显示,该厂生产的钢轨总量已累计突破3300多万吨,铺设里程足以环绕地球整整6圈,堪称以“寸进之力”建“万里之功”。
面对未来,该厂正着力打造“智慧精益”新模式,通过部署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努力建设钢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并积极研发低碳轧制技术,推进绿色制造工艺升级,为建设品牌鞍钢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