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立东 特聘记者 刘国庆
在鞍钢矿业弓长岭露天矿,有一位与电铲打了31年交道的司机长,名叫都吉明。他曾荣获鞍钢集团职工技能竞赛群英赛状元,更以创新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节约成本、创新创效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扎根一线
磨砺技艺的“实操家”
都吉明是露天矿何家采矿作业区101号电铲司机长,电铲高级技师。自1994年7月技校毕业后,一直在该矿从事电铲操作工作。
初入岗位,面对庞大复杂的电铲设备,都吉明有些不知所措。有一次,他所在的电铲铲斗拉门绳断了,师父叫他重新系好,他却站在那里不知从哪里下手,最后还是师父手把手教他重新系好了拉门绳。这件小事对他触动很大。为尽快熟练掌握电铲操作技能,都吉明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师父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细节。为了掌握电铲操作的精髓,他日夜钻研设备说明书,熟悉每个部件的功能;在实操中,不断摸索挖掘角度、力度与速度的最佳配合。夏日,矿区酷热难耐,电铲驾驶室内温度高达四十多摄氏度,他汗流浃背却专注操作;寒冬,凛冽寒风灌进驾驶室,尽管手脚冻得麻木,他仍坚守岗位。就这样,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磨砺,都吉明的电铲操作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
节约成本
精打细算的“理财师”
在该矿日常运营中,成本控制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都吉明深知这一点,从他担任司机长的那一刻起,便将节约成本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设备维护方面,他摒弃以往“坏了就换”的粗放模式,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常见故障,定期细致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他提出10立电铲二车以上高空部位点对点自动润滑方式,从风动甘油站引出一根油管至二车平台,安装4个并联阀门,用于控制两个推压大轴注油点与两个扶柄子注油点的油脂供应,司机可使用遥控器启动风动甘油站控制4个阀门,平均每次润滑节省近30分钟时间,确保润滑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工作效率,每年减少该部位检修工时及吊装费用约20万元。
创新创效
勇攀高峰的“开拓者”
都吉明始终坚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采矿作业中,他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出创新创效的新思路。
该矿电铲的原方轴挡铁是一块16毫米厚的长方形铁板,中间铣一个圆孔加一个竖板焊接在其中间。在使用过程中,螺纹孔容易磨损、报废,螺栓无法拧紧,加之电铲所处环境恶劣,螺栓螺纹孔易锈蚀导致无法拆卸,增加劳动强度。
都吉明发现这个问题后,带领团队着手改造,用一根M24螺栓连接夹板与挡板,制作简单,能避免空间狭窄、不易安装的问题,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岗位人员劳动强度,有效限制方轴调整垫的串动,限位作用明显。
匠心传承
育梦成峰的“引路人”
作为高级技师、技术状元,都吉明不仅在个人技术领域成就卓越,更将目光投向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他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新职工快速成长。有一次,作业断面临近的一台电铲回转减速箱出现漏油故障,大家反复检查都没找到漏油原因。都吉明主动请缨进行排查,很快判断是轴承压盖损坏导致漏油,并在现场向大家传授故障排除法,快速解决设备小毛病。
都吉明带领的多名徒弟已成为矿区的技术骨干,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他还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创新,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和创新氛围,让电铲101号机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集体,他所在的机台多次被该矿评为“红旗机台”,成为全矿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