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安全素养成为“肌肉记忆”

通讯员 孙展

在本钢北营炼钢厂复杂的生产车间里,天车班组是高悬空中的“舞者”,操控着巨大的天车,吊运钢水包、废钢等重物,为生产顺行提供关键支撑。

该厂吊车作业区加料丙班班长刘驰是这个班组的核心人物,拥有丰富的天车操作经验和扎实的技术。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岗位,仔细检查天车的各个部件,不放过任何细节。每次班前会上,他都会着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分享工作经验。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大家齐心协力,保障着天车的安全运行。

上个月的一个夜班,刘驰依照惯例在班前对每个天车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当头灯在2号天车钢丝绳上扫过时,一抹不自然的反光让他瞳孔骤缩——在距吊钩约1.2米处,三根细如头发的断丝藏在螺旋纹路间,若不是光线折射,根本难以察觉。作为从业15年的老天车工,他对这条承载过万吨钢水的“生命线”再熟悉不过。他立刻上报到调度室,“钢丝绳出现断丝,必须立即检查”。随后维修班组立即赶来,此时刘驰已将天车停在检修区。他主动协助维修人员,一边记录更换流程,一边向驾驶这台天车的工人讲解:“检查钢丝绳不能只看表面,要重点观察弯折处、固定端这些应力集中区域。哪怕只有一根断丝,也要当成重大隐患处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此后,他们自发建立了“设备健康档案”,对天车关键部位进行每日“体检”,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安全素养成为“肌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