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北营炼铁总厂党委

做实人才培养 夯实发展根基

本报讯(特聘记者 关锋)“职工常常有很多创新点,关键是要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为他们搭建创新平台”,本钢北营炼铁总厂党委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该总厂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总厂党委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职工们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通过技能比拼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娴熟。积极争取承办鞍钢级、本溪市级、北营公司级职工技能竞赛,并组织优秀职工参加板材赛区比赛。来自烧结作业区的刘绪明把参加技能大赛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获得本溪市五一劳动奖章;来自大高炉作业区的闫志刚,获得本钢2024年“工匠杯”职工技能竞赛炉前工比赛状元。这些看得见的身边榜样极大地调动起周围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是该总厂党委为职工搭建的又一创新平台。目前,该总厂有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孙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黄成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及厂级创新工作室——潘君伟职工创新工作室、陈长虹职工创新工作室。4个创新工作室紧密围绕生产实际,通过专题培训、技术攻关、技术比武、创新创效项目申报等方式,开展小改小革、总结绝技绝活,努力解决制约生产瓶颈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在创新工作室的助推下,该总厂职工自主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发明创造热情高涨,硕果累累。孙世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辽宁省总工会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奖1项,本溪市科学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7项;工作室成员研究的课题“北营新一号高炉布料矩阵研发降燃料比研究与应用”“降低北营新二号高炉入炉焦比攻关”获得本溪市、本钢科技进步奖。黄成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以创新为目标着力解决生产实际难题,通过成员群策群力攻关,工作室完成技术攻关、技术革新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创新创效提案50余项,年创效500余万元。

人才聚、事业兴。该总厂党委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强力推进在岗职工学历深造和职称晋级、青年人才“星火”计划,建立83人的青年人才库并进行精准精细培养。对职工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水平进行全面摸底,采取导师带徒、“加担子”、挂职锻炼、破格使用等方式,让青年人才在不同岗位上丰富工作阅历,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企业发展中,真正让人才有为、有位。同时,引导青年人才制订提产提质、降本增效、设备改造等攻关课题,参与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练技学艺,发挥技能特长,丰富工作经验,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实践能力。通过每半年一次的验收考核,检验青年人才工作业绩,从而选拔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人才队伍,为该总厂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优良充足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