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挺拔的高炉脚下,有一座十分简陋、过去用于存放工具的小铁房——一座那么不显眼、那么矮小的小铁房。然而,恰恰是这座小房子里的器材,在鞍钢修复高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就是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
当初,孟泰踏遍厂区寻器材,把成百上千件大大小小的旧器材收拾到一起,堆起一座小山。这些器材往什么地方放呢?孟泰犯愁了。想来想去,他想出一个办法:把高炉脚下原来临时装工具的小铁房收拾了,又找来几块旧铁皮,把破了洞的地方堵了堵,又请求修理场的工友们帮忙焊了一个大架子,铺上木板,一个小备品仓库就这样诞生了。他把修好的器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架子上。一层层铁架上摆满了各种锃光瓦亮的备品;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件件器材。只见孟泰一会儿敲打几下管件,一会儿拧几下阀门上的螺丝。那认真的神情,像雕塑家在创作,像鉴赏家在品鉴。一会儿修好了这个管件,一会儿那个管件又在他手中闪烁出乌黑锃亮的光泽。孟泰把它们端端正正地放在架子上。看着摆得满满的各种管件,孟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欣慰地笑了。
从此,孟泰就成了那间铁房子的主人。每天早晨,孟泰早早来到厂里,一头扎进铁房子,不是修理管件就是用洗油浸泡锈住了的螺丝。晚上下班后,他又一头扎进铁房子里,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有时干得着了迷,孟泰就索性吃住在厂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地面上的旧管件越来越少,架子上修好的管件越来越多。
有人劝孟泰说:“现在条件好了,不像刚开工那阵缺这少那的,你何苦还捡那些小来小去的东西呢?”孟泰可不这样想,他常说:“搞建设跟过日子一样,一刻也离不开节俭。何况我们的国家刚刚建立,经济上并不宽裕。就是将来日子过好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也不能丢。”
一次,有位青年工人干完活儿,把旧水门用脚一踢,拿起工具就走。孟泰见了,立即把他叫回来,批评他说:“你这一脚,就像踢咱的心那样疼。你扔的不是旧水门,是丢了咱工人的好传统啊!”孟泰耐心地教育那名青年工人:“去,把它捡回来,送到仓库修一修,还能用嘛!”
几句话说得那位青年工人心服口服。他被孟泰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立即将扔掉的水门捡了起来,拿到孟泰的那间铁房子里。这名青年工人来到孟泰的小铁房子一看,不禁一愣,只见这座铁房子里满满登登地装了一屋子器材。青年工人不好意思地咧嘴笑了:“孟师傅,没想到你这么有心,以后我也跟你一起干!”
孟泰拍了拍青年工人的肩头,笑着点了点头。
一天,孟泰来到厂部,听厂里办公室的人说,公司决定在近期修复1号、4号高炉。可要在短期内恢复生产,不但资金成问题,就是有钱也一时难以买到这么多设备器材。
孟泰听说此事,心里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自己和工友们回收修复的那么多废旧器材终于派上了用场;而着急的是,他又怕那些器材不够用。心里想着,双脚已向厂长办公室走去。厂长正在与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如何尽快修复高炉的事,见孟泰来了,刚想问他干什么,还没等厂长开口,孟泰拉着厂长的衣襟就走。
厂领导们见了,觉得好生奇怪——孟泰这是咋啦?怎么把厂长拉走了呢?人们走出办公室跟在后面。孟泰拉着厂长来到高炉脚下的铁房子前,神秘地说:“厂长,你把门推开看看!”厂长推门一看,不禁又惊又喜:只见满屋子都是器材,足有上万件。这对正为缺少器材难以修复高炉而焦急万分的他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当孟泰简单地向厂领导们讲述了这些器材的来源和储藏经过后,厂领导们感动得紧紧握住孟泰的手,久久不松……
这下,这个小仓库可出了大名!
自打孟泰仓库被发现后,领导和工人群众都看到了它的作用。哪边修炉子,缺这少那,就到孟泰仓库去领,一不花钱,二不登记,凡是高炉上用的各种管件,无论规格大小,一律供应,简直是一座应有尽有的“宝库”。当时就有人说,孟泰和这座仓库可立了大功了。
果然,孟泰仓库创造的奇迹诞生了:修复两座高炉上的管线,没花国家一分钱。
不久,老作家肖殷特意从北京来到鞍钢,采访后以《孟泰仓库》为题,写了一篇轰动全国的通讯。
从此,孟泰和孟泰仓库在全国亿万名职工中广为传颂,成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象征!
一时间,鞍钢从班组到车间、从车间到厂矿,各处的“孟泰仓库”纷纷建立起来,其中有节约箱、节约柜、节约仓库,它们像千万颗闪亮的珍珠闪烁在鞍钢这块土地上,在鞍钢的生产和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选自《老英雄孟泰》